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与前景(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与前景如何)

2024-06-04 2921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未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2. 中国白酒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3. 白酒市场的前景和趋势

1、根据腾讯营销洞察的资料显示,白酒6类典型消费者分别是活跃中老年、新入圈年轻人、拼搏打工人、高线新中产、高端商务人士、新势力女性。这也是今后白酒生产制造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体。

  

2、白酒市场集中于二三线城市,相对分散,地域覆盖相对更广,城市分布中均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喜好白酒的人群分布均达到10%以上。

  

3、其中,三四和五线城市对于白酒的偏好高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白酒消费市场呈现下沉的趋势,中小企业也可以将此视为一个树立品牌地位的机会,激活三四线城市的市场需求,或将帮助中小白酒企业提升品牌地位。

  

4、中青年人群是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

  

5、30-39岁年龄人群的占比在三种酒中均占最高。对于18-29岁的年轻群体,对于啤酒的认可度显著高于白酒和啤酒;30-39岁和40-49岁的年龄人群对于白酒的认可度最高,白酒的目标消费群体也主要是该年龄层次的人群。

  

6、醇厚丰满和柔和舒顺两种口感备受青睐

  

7、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对白酒的口感要求,喜欢醇厚丰满的消费者和喜欢柔和舒顺的消费者人群分布相差无几,均在34%左右。因此,对于白酒企业来说,醇厚丰满和柔和舒顺两种口感是未来企业可以进行产品研发时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

  

8、大部分消费者偏好200元以下的白酒

  

9、消费者对于白酒的价格偏好集中于200元以下,占比约90%。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目前消费者对于低端白酒较为青睐。中高端白酒仍然不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首选。

  

10、——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白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其生产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四川宜宾、四川泸州,这三个地方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

  

白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金酒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我国白酒行业整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名酒企业扩大产能,以平稳销售为主;此后经历了高速扩张,商务消费促进行业发展,并且各大酱香型龙头企业凭借超强的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引领白酒行业的发展。目前,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带动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升级需求逐渐显现,龙头企业马太效应凸显。

  

2012年12月,《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要求:接待工作不安排宴请,不喝酒,更是对军队接待工作中饮酒亮出了红牌。之后,各地方政府又陆续出台地方版“禁酒令”。中国白酒行业前期积累的产能过剩、社会库存过大等问题快速爆发,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全行业产量增速大幅下滑,但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产量直至2016年仍保持了正向增长,达1358万吨。经过前期深度调整以及消费升级推动,分化发展成为2016年以来白酒行业的总体特征,落后产能持续出清,白酒行业整体产量持续减少。2019年,白酒产量已下降至786万吨,2020年上半年,白酒产量只有350万吨,预计2020年全年产量在700万吨左右。

  

白酒行业需求主要来自政务需求、商务需求和个人需求。在三公消费受限后,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政务需求出现大幅下降,目前处于低位且短期难以改善;商务需求受宏观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而当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短期预计不会有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因此需求提升的可能性较低;个人需求变化来源于消费升级,“少喝酒、喝好酒”成为共识。所以,中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与产量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但因为近年来高端白酒的品牌溢价,其价格仍处于高位,并且带动次高端白酒价格持续走高,致使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波动幅度较白酒产量较小。

  

中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在2017年和2018年有明显下滑;2019年,受个人需求拉动,中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至5672亿元,同比增长5.74%。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及蔓延直接影响了白酒春节旺季的消费,白酒行业销售收入较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仅有2737亿元。

  

白酒行业在2020年第二季度逐渐复苏

  

新冠疫情直接影响了白酒春节旺季的消费,2020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及利润增速均较2019年同期有明显下滑。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白酒行业的收入增速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0.03%略有提升,增速到达3.42%;但在利润端增速上反而从第一季度的 9.46%回落至6.35%。扣除茅台和五粮液之后,白酒行业第二季度仍然负增长,第二季度白酒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为-5.2%和-0.6%。

  

高端白酒企业2020年上半年业绩亮眼

  

以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为代表的高端白酒企业在2020年上半年收入及利润依然能够维持两位数增长,洋河股份、古井贡酒和老白干等区域次高端白酒企业收入利润均呈现小两位数下滑,说明拥有较强品牌力和渠道力的企业,在极端特殊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和渠道调节能力强于缺乏基础市场的泛区域品牌。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预见2022:《2022年中国白酒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洋河股份(002304)、今世缘(603369)、水井坊(600779)、古井贡酒(000596)、伊力特(600197)、舍得酒业(600702)、皇台酒业(00995)、迎驾贡酒(603198)、金种子酒(600199)、贵州茅台(600519)、山西汾酒(600809)、天佑德酒(002646)、顺鑫农业(000860)、酒鬼酒(000799)、口子窖(603589)、老白干酒(600559)、金徽酒(603919)。

  

本文核心数据:白酒产量、白酒销售收入、白酒企业数量、白酒上市企业总市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的定义,白酒制造是指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产品的生产活动。

  

从白酒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来看,白酒行业上游包括生产白酒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高粱、大米、小麦等谷物的生产,此外,存放白酒成品的玻璃或陶瓷容器以及纸盒纸箱等纸制品也属于产业链上游;中游主要是指白酒生产企业;白酒行业下游则是白酒的消费市场,我国白酒主要以直销或经销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至大众消费者手中。白酒产业链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上游领域,我国白酒生产主要原料为高粱、大米、玉米等谷物农产品,作为农业大国,相关原料供应充足,相关原料种植代表企业有北大荒、新赛股份、金健米业等;在包装材料领域,主要分为纸制品包装制造以及玻璃陶瓷瓶制造,其中纸制品包装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裕同科技、合兴包装、景兴纸业、万顺新材等;白酒玻璃陶瓷瓶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瑞升玻璃、晶玻集团、宜宾环球集团、华联瓷业等。

  

在中游白酒生产领域,随着我国白酒消费的不断提升,我国白酒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目前来看,以浓香型白酒为主的生产企业居多,代表企业有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剑南春等。

  

在下游消费市场,白酒批发与零售业通过直销或经销商代销等方式将白酒产品最终销售至终端消费者,主要参与者即大众消费者。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利税千亿时代

  

白酒产业的发展始于酒厂国营制改革下工业化生产的推进。1947年12月,人民政府对酿酒行业进行公营改造。1948年1月,新中国第一家公营酿酒厂——石家庄公营酿酒厂在石家庄永安街上诞生。1949-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区域国营酒厂成立,步入工业化初期;1954-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白酒产业加快技术革新;1979-1989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白酒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2年(20世纪末-21世纪初):危机之下,白酒企业转型发展与上市潮;2002-2011年,白酒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2012-2016年,白酒产业回归理性,步入调整期;2017年至今,白酒产业逐渐复苏,进入利税千亿时代。

  

行业政策背景: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自2010年以来,市场监督总局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白酒行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政策,实现白酒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2021年4月9日,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中国国际酒业发展论坛现场发布《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系统总结了我国酒类产业“十三五”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形势,勾划了未来五年酿酒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669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23.9%,年均递增4.4%;销售收入达到14180亿元,增长69.8%,年均递增11.2%;实现利润3340亿元,增长86.4%,年均递增13.3%。其中: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6%;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增长62.8%,年均递增10.2%;实现利润2700亿元,增长70.3%,年均递增11.2%。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折65度的商品量白酒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白酒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

  

从2017到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21年白酒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965家,较2016年下降了38.85%。

  

3、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回温”之势

  

2016-2020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体上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9年,白酒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逐步深化,行业总体呈现产出规模稳中有降、产出效益逐步提升的新特征,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4.74%。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5836.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89%。2021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33亿元。

  

1、区域竞争:四川省白酒产量遥遥领先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740.73万千升,其中,四川白酒规上企业累计生产白酒367.6万千升,位居榜首,占比49.63%。河南、湖北、北京、安徽,分别以66.38、35.87、34.13、28.21万千升的年产量规模成为2020年“全国白酒产业五强省区”。

  

2021年,根据地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川省2021年白酒产量381.2万千升,同比增长3.7%;贵州省2021年白酒产量34.81万千升,同比增长30.5%。

  

2、企业竞争:贵州茅台、五粮液稳居龙头地位

  

从上市企业的总市值情况来看,2022年6月28日,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总市值遥遥领先,贵州茅台总市值达到25576.19亿元;五粮液总市值达到7749.63亿元;二者稳居龙头地位。

  

从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21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其次是五粮液,营业收入达到662.1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顺鑫农业和古井贡酒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

  

从上市企业的产量情况来看,顺鑫农业的产量最高,除此之外,位于前五名的上市企业分别为:洋河股份、五粮液、山西汾酒和古井贡酒。

  

1、白酒行业品质消费将是主流消费趋势

  

未来,白酒产业结构将持续优化、品质消费将是主流消费趋势、“白酒文化”营销将转向“文化白酒”营销、新酒饮市场将引发白酒产业关注、最严新国标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喝好酒。

  

2、202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中国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6%。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测算,2027年白酒行业产量约为826万千升。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增长62.8%,年均递增10.2%。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测算,202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2027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537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与前景(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与前景如何)


复制成功